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

2004工研院委託之講稿for王塗發

各位貴賓(依現場出席貴賓)、各位參賽者,大家好:
對一個長期研究關注能源政策的人來說,今天能夠在這裏見證各位的成就,實在是備感欣慰和驕傲,我相信,因為大家的努力,台灣未來的發展,將更朝著健康、永續的目標前進。
以國家的力量,投入包括太陽能發電在內的再生能源開發,尋找更有效率,更乾淨的能源,這是世界各國的普遍趨勢。此種態度,可以說是對於過去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,提出的反省與解答。
自從工業革命以來,科技進步一日千里,也帶動人類社會經濟活動,與工業發展的急速擴張,在這樣的過程中,不可避免地,地球的自然資源被大量消耗,也導致全球性的環境劇烈變遷,舉凡溫室效應、水資源枯竭、物種滅絕…等,在尋求成長的同時,我們付出了相當的代價,甚至必須讓我們的下一代一起買單,最近有部極為賣座的好萊塢電影「明天過後」,便是在討論溫室效應的影響,電影的情節,當然會有程度上的誇張表現,但它同時也逼迫我們去嚴肅面對,一個沒有節制的發展心態,所可能必須要付出的昂貴代價。
由於這些環境問題,不但對未來經濟發展產生制約,更將對人類的生存產生危害,有鑑於此,聯合國在一九八三年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,希望能夠提出一套永續發展的長程策略,並且希望透過世界各國的伙伴共同參與,因此,陸續有許多公約與協議被提出,以及相關的研究組織成立,這包括聯合國的「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小組」成立,「氣候變化綱要公約」、「京都議定書」的簽定,所有的努力,都是建立在一個珍貴的價值之上,那就是人類社會維繫永續發展的關鍵,在於環境資源的保育與增強。
這些條約,不只是道德性的呼籲,更將具備實質的約束力,我國雖非締約國之一,但是身處在這地球村的世界中,一樣也將受到規範,影響所及,對於國家的能源政策、乃至於產業政策的發展,都會產生相當關鍵的影響。
我國目前在「非核家園」的能源政策確立之後,尋求更多樣化、自主化的能源、調整改善產業結構以符合環保要求,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,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下,再生能源的發展,是一項必將行走的道路。台灣目前的能源,有絕大部份的比例,必須透過原料進口方式填補,這不但是成本上的付出,更等於將國家發展的命脈,托寄於外人之手,因此,再生能源的發展與推動,對於台灣來說,不但是環保觀念的落實,更是國家得以自立自給的一個機會。
我們相信,根據目前再生能源的發展,預估到 2020 年,可以提供全球 20% 的能源使用量。許多先進國家,像德國,在太陽能發電的運用上,已領先群雄,充份將這些綠色科技,應用在人民生活的周遭。
德國能,台灣為什麼不能,由其今天在看到各位的作品之後,更讓我對太陽能發電的運用與發展,充滿光明的期待和信心。過去台灣為了追求經濟發展,而補助有害環境的產業之政策何其多。結果雖然創造了經濟奇蹟,卻犧牲了美好的自然環境。過度開發、濫伐、濫墾的結果,水土不保、環境殘破不堪。從現在開始,從各位開始,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,邁開腳步,向世界的標準看齊,從傳統的迷思中破繭而出,讓台灣成為一隻美麗的蝴蝶,嬌美多姿地展現在世人眼前,成為永續發展經營的典範。謝謝大家!!

沒有留言: